──記方靜嫻紀念室揭幕式
撰文:方銳敏校友
由培僑教育機構主席吳康民先生捐資興建的綜合演講廳──方靜嫻紀念室,日前在培僑中學舉行揭幕 式,在校董會成員、三校行政人員、培僑高齡教工會理事、校友會會長及有關校友、師生工友代表、吳氏親屬等約九十人的見證下,吳康民老校長以他立身行道的典 範,為大家演繹了彰顯人倫美善的動情一課──孝的教育。
子欲養而親不在
吳康民老校長捐資興建的方靜嫻紀念室,以紀念其母親冥壽110周年。其實,老校長與母親相處的時 間並不長,只有短短的十年,但老校長對母親憶念的愛,郤遠超十倍。他在揭幕式上談及母親病逝時,他只得十歲,童年家住深水?,家境清苦,三餐不繼,母親希 望這個當時在她身邊唯一的兒子有點肉食,有次給他一毫子(相當今天十多二十元)囑咐買豬肉,小孩子漫不經心,一根鹹水草拴著的豬肉,竟給街上的野狗一口叼 去了;回家後母親大怒,用雞毛掃打了他幾下之後,摟著他哭了起來……。
老校長現在回憶起來,十分理解母親當年在窮困生活中掙扎的心情,母愛如水,滋潤萬物,悄然無聲。 他說,今天他們幾兄弟姐妹也垂垂老矣,也各自為社會作出貢獻,母親如果健在,他們是有能力贍養她的,但可惜子欲養而親不在……,老校長觸動親情的傷痛,不 禁潸然淚下,在場嘉賓無不受到感染。
籲加強孝道教育
他認為今天社會對提倡孝道之不足,學校的孝道教育也有所欠缺,社會上冷待父母現象普遍,虐老新聞 也常有聽聞,倫常慘劇屢有發生,作為一生從事教育工作的老校長,呼籲本港道德教育有加強的必要,孝順父母應精神高於物質,老人對親情關懷的渴求,遠比物質 享受更為需要。他期望從培僑做起,重視道德?育之餘,側重孝道教育,培養孝順父母的人,必然是道德高尚的人、一身正氣的人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。
老校長自奉簡約
培僑中學校長招祥麒博士認為,演講室的的揭幕活動有兩層意義和一種啟示,第一層意義是對培僑發展 的支持。培僑為適應334新學制的來臨,中學進行了一系列的加建及改善工程,除向政府申請撥款外,不足之數擬向社會人士募捐,提出以教育點命名方式予以表 揚。吳康民老校長竟率先響應捐出二十萬。對於退休已久的老校長來說,二十萬絕對是大數目。
在招博士眼中,老校長平日自奉簡約,一套西裝穿上十幾年,吃飯也專揀廉價優惠餐,他把積蓄用在支 持教育事業上,培僑書院、內地發展教育、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推動中國文化交流……,都有他的捐款。老校長又勤於寫作,每年約寫二、三十萬字,有形無形地提高 了培僑的整體形象。招博士說,老校長的感染力量是鉅大的,他的二十萬,贏得很大的回響,社會上的大筆捐款,與及生活清苦高齡教工的捐款紛紛隨之而來,他們 對培僑發展的支持,令他這現任校長深受感動。
立身行道回饋母校
紀念室揭幕第二層意義是對傳統孝德的發揚。中國文化中,孝,是各種美德之根本。我們體念親心,愛 護自己,是孝的開始,進而努力上進,貢獻社會,揚名聲,顯父母,是孝的終結。吳老校長能夠報答母德,就是按照她的期望,立身行道──他做到了。今天老校長 捐紀念室以母親命名,讓使用這室的人,都能體會到母親的偉大和孝子的心聲,透發傳統孝德之所在。
兩層意義得出共通的?示就是感恩與回報。面對生我父母與教我師長,都需要感恩。對父母生與死後固然貫徹始終,對學校而言亦具同樣意義,學生與校友可從中領略?示,有餘力回饋母校,為學弟學妹的優質教育作出貢獻。
校友會黃梓欽會長對老校長的善行表示敬佩,他認為紀念先人豪華奢侈不足法,捐助社會公益才是良好的社 會風氣。老校長十二年前已在廣東增城南池建有方靜嫻希望小學,七年前也在培僑書院又捐資設立吳華胥紀念堂,以紀念他的父親。老校長支持母校,教育師生的精 神,實為校友之楷模典範。